Appearance
为什么我会被召唤?
我生来就有一种使命感,总觉得自己应该为LGBT性少数群体做点什么。从小,我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。我出生在农村,是家里最小的男孩,从小就被寄予厚望。也许是因为家里人多,我很早就学会了懂事和体贴,但内心深处,我知道自己和其他男孩子不一样——我喜欢男生。这份隐秘的感情让我既害怕,又坚定地想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,因为只有这样,我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,也能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人走出困境。
于是,我拼命地读书。从我们村的小学考到了县里最好的初中,又一路冲进市里的重点高中,最后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。这个过程虽然艰难,但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在为某种更大的使命努力。
大学毕业后,我没有犹豫太久,立刻投身公益。
起初,我的公益事业与LGBT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。我成为了一名盲人跑步陪练员,帮助视障者跑步、走出家门,去感受阳光和风的温度。这份工作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“平等”的力量——在我们牵起手的那一刻,我不是他们的施助者,而只是他们的伙伴,一个引路人。这段经历让我对“帮助他人”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而正是在这样的陪跑过程中,我开始意识到,我的公益之路还有另一种召唤。
有一次,一位视障跑者跟我说:“我喜欢跑步,不是因为它让我健康,而是因为跑步的时候,我觉得自己是自由的,和其他人一样,没有差别。”他的话深深触动了我。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:作为性少数群体,我们对爱的追求,难道不是一样的本能和权利吗?然而,我们却无法自由表达这份爱,甚至因为身份的不同而受到排斥、打压。这让我开始思考,帮助性少数群体争取平等和尊重,是否也是我人生中不能回避的一部分?
于是,我加入性少数群体的公益组织,开始为LGBT性少数群体发声。在一次次的参与中,我逐渐明白,性少数的权益不同于一些传统公益领域,社会对它们的理解和支持远远不够。性少数不仅得不到接纳,甚至还会遭受公权力的打压和社会的歧视。每一次的空间收缩、每一份压力,都会让我质疑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。
但就在某一天,我想起了陪伴视障朋友跑步的画面。
我还记得,他们跑过终点线时,脸上的笑容是多么灿烂。他们想要的,只是实现一个简单而本能的愿望——奔跑。而我们,作为性少数群体,对爱的渴望何尝不是一样的自然和正当?爱和奔跑一样,都是人类最美好的天性。帮助视障者跑步的经历告诉我,真正的自由不是被施舍的,而是需要有人站出来,为它创造空间。
于是,我明白了,我要坚持下去。因为我相信,爱是可以战胜恐惧的。
在这条路上,我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,但我始终记得最初的那份召唤——为了让更多人能坦然地爱与被爱。正是这份信念,让我一次次从挫折中站起来,继续向前。
这是我的故事,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