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2024-年终总结

引言

2025年,是充满挑战和成长的一年。这一年里,我不断探索新的领域,追求个人价值,同时也在公益和生活中追寻平衡。从编程到公益,从骑行到写作,这些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“探索”和“连接”的意义。趁着年末这个时刻,回顾这一年的点滴,是一个重新梳理自己的绝佳机会。

开源

开源项目

年初启动了 Oku Motion 项目——一个基于 Vue3 和 Nuxt3 的创新动画库。它不仅大幅降低了开发者实现复杂动画效果的门槛,还显著提升了页面交互的流畅度和吸引力。目前,该项目在 GitHub 上的 star 数已突破百大关,成为我第三个获得百星的开源项目。在 Twitter 上推广时,项目也得到了 Vue 创始人尤雨溪、Nuxt 社区以及 Framer Motion 创始人的点赞和认可,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。

Inner Source Community

今年年初,我主动提议在公司内部创建 Inner Source Community,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广开源文化。这一过程充满挑战,但最终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功。我很荣幸能够成为社区的Lead。在社区成立后的首次开幕式上,我们吸引了近 500 人参与,此后又组织了公司内部的开源项目分享会和 Inner Source Day,每场活动都吸引了约 300 人参加。这些努力不仅在公司内得到了广泛关注,也被Global认可,成功成为 2025 年 Inner Source 实践的 Best Practice,让我倍感自豪。

freeCodeCamp 采访

freeCodeCamp 是全球最大的开源公益编程社区,也是 GitHub 上 star 数量排名第一的项目。今年,我非常荣幸受邀参与录制 freeCodeCamp 中文播客。这次访谈原计划为 2 小时,但话题不断深入,最终延长至 4 小时。在交流中,我们围绕编程的多个维度展开讨论,分享了我的学习历程、技术洞见以及行业观察。这不仅是一次愉快的交流,更是一次充满启发的经历,让我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技术与社区的价值。

公益

OUTstanding

今年年初,我参与创建并领导了一个名为 OUTstanding 的公益团体。作为一家致力于多元赋能的创新公益组织,我们的愿景是推动每个人都能在多元、平等、包容的职场环境中工作与成长。我们主要面向企业与社群,开展了多层次的赋能活动。

今年,我们成功走进 花旗集团、穆迪投资、Webridge 和 伊顿电气 四家企业,开展了相关活动。此外,针对社群群体,我们组织了 劳动法分享会、职场进化论 以及 企业茶话会 等活动,每场活动吸引了约 50 位参与者。这些努力让我们逐步构建起连接企业与社群的桥梁,也为多元职场文化的普及贡献了一份力量。

近期,我开始负责运营 OUTstanding 的小红书官方账号,自 11 月启动以来,短短一个月内就实现了近 700 名粉丝增长,总阅读量突破 10 万。通过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,我们成功吸引了更多关注多元与包容议题的用户,也为公益团体的影响力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Codebar

今年,我积极参与了 codebar——一家致力于为少数群体与科技行业之间搭建桥梁的公益组织。在这里,我不仅参加了多场 workshop,还成为了一名 Coach,通过指导学员的方式回馈社区。此外,我还多次参与 meetup 活动,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。这些经历不仅让我感受到社区的温暖,也让我在跨文化交流中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成长。

生活

运动

在五一假期期间,我完成了一次为期 六天 的长途骑行。骑行路线依次为:上海 -> 苏州 -> 湖州 -> 杭州 -> 桐乡 -> 嘉兴 -> 上海,累计骑行距离超过 420 公里。

今年我减重了20斤,虽然速度并不算快,但让我感到特别满意的是肌肉的明显增长。体重的减少带来了外形的变化,而更重要的是,肌肉的提升让我感受到力量的增长和身体线条的改善。每一次训练都有所回报,这种进步让我对健身的热情更加坚定,也让我更加期待未来的变化。

英语

我一直在学习英语,但总感觉进步缓慢。我逐渐意识到,问题在于我往往只是在“想学英语”的时候才开始学习,这样的随意性让我的进步受限。接下来,我必须逼迫自己随时随地使用英语,不论是否舒适。只有通过将自己完全浸入在语言环境中,我才能看到自己期待中的提升和进步。

写作

今年,我共完成了 17 篇文章(包括这篇)。写作的过程不仅让我整理了思绪,也记录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瞬间。这一年,通过文字,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收获。

职场

公司内部专访

今年我受到邀请,成为了公司内Senior Talk系列活动2024年度开场的采访嘉宾。同时也登上了我们大部门的季刊。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在公司内外多年努力和贡献的认可,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,让我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分享我的经历和经验见解。

职场霸凌

最近职场上的一些烦心事终于告一段落,具体的细节不便在这里详述。这段经历让我反思了很多,也让我对职场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。到目前为止,我已经有了四年左右的工作经验,国企、私企、外企都待过。令我惊讶的是,我万万没想到,类似于写日报,甚至要求在日报中标注每项任务耗时这种看似毫无意义,甚至带有惩罚性质的要求,居然是在外企遇到的。通过和同事的交流,我得知我并不是唯一的“受害者”。冷漠对待、拒绝沟通,职场威胁和霸凌,甚至是职场报复,似乎在这个环境中已经成了一种常态。让我困惑的是,我真的很难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这样做的动机和利益,似乎这些行为更像是一种无理的情绪宣泄,缺乏逻辑上的解释。最开始提到的所谓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方式,在我看来不过是表面功夫,缺乏真正有效的沟通和理解。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,这种行为其实缺乏了对基本人性的尊重,将个体的尊严完全忽略。尽管如此,我这边依然保持冷静和克制,如往常一样做好自己的工作。

失恋

在六月份,我和伴侣结束了为期四年的感情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段关系的结束对我来说变得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分手后,我与朋友分享时,难免会有些许埋怨和愤怒,尽管偶尔在梦中出现过对方,但我真心觉得自己已经放下了这段感情。我们之间曾有摩擦与矛盾,也许并不完全适合彼此,但那段属于“我们”的故事依然真实地存在过。尽管曾受过伤害,但我依然由衷地祝福对方能够过得幸福,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人生。

南瓜和西瓜

南瓜 和 西瓜 是我最心爱的宝贝,它们无疑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。每当提起它们,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快乐。年终总结中,怎能少了它们的身影呢!

一些感悟

年龄危机

离三十岁还有四年,按传统观念,三十而立似乎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。然而,真的每个人都能如期“而立”吗?其实并不一定,除非你有着某种特别的内在驱动力。与其执着于追求所谓的价值和意义,不如全心投入去体验、去engage in生活的每一个细节。不要站在岸上看着,而是要敢于跳入其中,dive into something。

那些在当时看来毫无价值的事情,往往在未来会成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。"life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"——当我们向前看时,那些点是离散的、毫无关联的,只有当回头看时,才会发现它们串联成了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。因此,不要太过纠结眼前的得失,勇敢去尝试、去经历,因为每一个经历都有可能成为未来连结的点,构建出属于你独一无二的道路。

独立开发

我的理想工作模式,是能够以独立开发为主,并且通过远程办公自由地工作。之前与一位阿里毕业、现已投身独立开发的朋友共进午餐,聊到了一条非常具有可行性的“第二曲线”发展路径。

首先,我想向大家抛出一个问题:什么样的海外远程工作机会会青睐中国开发者?

答案其实很明确:那些追求高产品质量和代码质量的精干小团队。低质量的海外外包市场基本已经被印度包揽,而大公司由于政策限制,通常不会给国人提供远程工作的机会。因此,机会的关键在于高效的精英团队。

那么,接下来又有一个问题:如何与这些海外团队建立联系?

答案也不复杂——出现在他们活跃的社区中。无论是像X、Product Hunt,还是Reddit这些平台,你需要通过这些渠道展示自己的能力,不论是编程、产品设计,还是营销和运营。你要让他们看到你所具备的价值,从而为你打开通往他们团队的大门。

对于那些想走向海外独立开发的国内程序员来说,关键在于调整心态,不必抱着“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,若赚不到钱就回去找工作”的想法。你在X上进行“build in public”的营销时,或者在Product Hunt上推广产品时,与那些同样活跃于这些平台的海外开发者和创业者的接触,可能正是你迈向海外远程工作的转机。

结尾

站在2024年的尾声,回望过去的每一步,或许不都是完美的,但每一次跌宕起伏都让我更加坚韧。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,它们都成为了人生的独特印记,串联起我不断前行的轨迹。未来充满未知,但也正因如此,才让人充满期待。感谢这一年所有的经历,也期待2025年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。希望未来的自己依然敢于跳出舒适圈,去体验、去创造、去实现更多的价值!

Updated Date:

Light tomorrow with today.